胡涵雨 休言女子非英物

休言女子非英物
——品古诗词,浅议女性的独立

       胡涵雨(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22班)
     指导老师 刘 芳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诗中的兔丝拿来比作古代大多数女子再合适不过了,一个“附”字恰恰体现了古代多数女子的社会地位——依附于男性,几乎丧失了自我。而这种现象的根源自然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定式思维。“德”若是仅指“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妾妇之道,“无才”也许可以;但若是“德”代表贤德,“无才”恐怕难以支撑。“人之初,性本善”,但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守住原来的善,必须要知书,才可以达礼。
       现在,人们脑海中印象深刻的古代女性,想来也不是那些恪守妇德的妻妾,反倒是敢于追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知道夫君对自己“无意”写下“锦水汤汤,与君长决”的卓文君。人们记住了她的叛逆,执着和才华,是因为她性格和行动所展现出的与整个大时代背景下不符的观念,确是人性所需,人心所向。她的独立,她的追求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这样对比之下,“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琵琶女的确可悲,那些大字不识一个,在丈夫面前毕恭毕敬的妇人的确可怜,那些只知傅粉施朱的姑娘的确可惜。
       古时候,士子们大多醉心于科举,企盼入仕为官,政治权利的大小基本决定着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女子不许议政”也就意味着女性只能靠家势,文化水平获取社会地位。的确,比起千娇百媚的姑娘或是只管家内大小事的平庸妇人,一个能吟诗,会作画的小姐自然显得像是一股清流,不染凡尘。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就看透了,“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草根。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靠知识,靠文化,靠才华获取他人尊重,赢得独立,古今皆然。在新时代中,女性独立的基础是经济独立。
       2017年大热剧《我的前半生》中由袁泉饰演的女强人唐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职场女性的穿搭也流行起了“唐晶风”。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大家透过“唐晶”仿佛看到了自己渴望活成的样子——独立,干练,知性,足够优秀也足够坚韧。剧中唐晶和全职太太罗子君有这样一段对白“你知道旧社会的男人为什么可以有三妻四妾吗?就是因为女人都要靠男人养活。你一口饭,一碗汤都是因为你取悦了人家,人家才赏给你的。这种依附关系一旦建立,还谈什么独立和平等?”这段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无独有偶,“娜拉走后会怎样?”鲁迅在读完《玩偶之家》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没有经济大权,那么妇女出走以后不外两种结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韵味之后其强调的仍然是女性的经济独立。
       女性一旦在经济上独立了,身上由内而外就散发着自信,年轻的气息。2020年,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社会影响力不凡。虽然其“露大腿”的表演形式和“捆绑蹭流量”的综艺模式多多少少被人诟病,但当聚光灯打到每一个“姐姐”身上时, 一张一弛之间 ,方显得她们的生动和流光溢彩。她们,即使已经过气,已经是“30+”,但是她们的样子,自信、充实、活泼、野心,这些词单个或几个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发散出来的生机勃勃。
       2020年女性独立成了年度十大热词,从《三十而已》到《浪姐》,再到年末的《流金岁月》;从在大山中创办中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张桂梅到城市中步履匆匆奔赴职场的事业女性,虚拟的,现实的,大荧幕上的,平凡人物中间的,展现出整个社会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颠覆了诗词中“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的女性形象。
       “潇洒的美,成功的美,谦逊的美……都是美,比五官长得好更为难得,而且历久不变。”唐婉《钗头凤》里“难,难,难!瞒,瞒,瞒!”,因经济不独立而失去选择自由的女性形象已经成了过去时。进, 可敢打敢拼叱咤风云;退,可相夫教子看淡外物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成了永远的进行时。一代女杰秋瑾早在诗中言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在广阔天地中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精彩生活。

中部文化网

相关阅读